孩子通过分享向别人呈现自己的喜好与状态,这是一种自我呈现。
动机二:人际交往
城市里的孩子大多居住在不同的小区,孩子与同学、朋友并可能住得相隔很远,这就存在了客观的人际交往障碍。
孩子有与人交往、互动、联络的需求,而网络手机就提供了这样的便捷载体。
通过网络,孩子不仅能够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络,还能够结识很多陌生人。
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手机等移动媒介对孩子很有吸引力。
动机三:现实回避
孩子在学习生活中也会遇到一些烦恼。比如,学习上遇到的问题、与同学交往的问题、与陌生人发生摩擦,或者在思考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有些事情想不清楚,感到“少年愁”。
在亲子关系比较开放、融洽的家庭,孩子能够向家长诉说这些烦恼;也有一些孩子能够找到适合的朋友去聊这些话题。
但有一些孩子,因为找不到适合的朋友,或者因为涉及到敏感、尴尬的话题,于是会选择在网上与陌生人互动。
在网络中彼此看不到,网络就能够成为青少年逃避现实的载体,这也是吸引青少年用手机上网的因素。
动机四:信息获取
网络上的信息包罗万象。
孩子在学校里进行课程学习时,老师大多是根据课本教授内容,知识点逻辑比较固定。
当孩子有比较感兴趣的方面、想扩展一下的时候,网络就提供了方便。
除此之外,有些孩子感兴趣的点可能比较小众,在同学中找不到相同的兴趣伙伴或者生活里没有拥有类似知识背景的人,但在网络上就很容易获取相应的信息。
动机五:刺激寻求
听音乐、玩游戏、看视频等娱乐的内容都属于刺激寻求。
在网络的背景下,刺激寻求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增加,对孩子很具有吸引力。
实际上,刺激寻求的背后,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孩子与朋友在一起的情况减少,同伴关系打打闹闹等放松娱乐的机会减少,从而选择网络进行娱乐。
本文内容来自“养育新观察”。养育新观察主题对话系列直播活动,由北京出版集团父母必读杂志社主办,聚焦家庭教育热点话题,邀请来自儿童心理、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父母必读》杂志编辑和作者们,为广大家庭带来科学的儿童养育理念和知识服务。
直播主持:刘国平
编辑:杜小肆
审核:恽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